第(1/3)页 很显然,一个福隆堂是支撑不起张重山的开销的。 就算沈清早已经知道,张重山肯定不只福隆堂一门生意,但大体估算出福隆堂的利润后,还是不由暗自心惊。 张重山去年离开青州之前,曾经同她说过,绝没有伤害过一个好人。 沈清相信,张重山没必要撒这个谎。 那么,在古代除了杀人越货以外,最挣钱的生意有什么? 无非是以盐铁为主的朝廷垄断生意,以及进行远洋航行,赚取高额差价的香料丝绸茶叶等商品的贸易。 远洋贸易许多人都在光明正大地做,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生意,张重山没必要遮着掩着。 那么剩下的,就只剩盐铁生意了。 宁州南部多产丝绸,北部靠海的地方整个大齐有名的盐场。宁州北部海岸线有面积十分广阔的滩涂,气候条件也很适宜产盐,整个大齐三分之一的海盐都产自宁州,甚至有个地方就叫咸城。 朝廷官盐的售价是每斤四十五文,在产盐地区每斤只卖几文钱,私人开采的成本甚至可以更低。 拥有大量的海盐资源,不用愁卖不出去,利润还高得吓人,整个宁州有多少私盐贩子铤而走险? 在朝廷科技水平并没有领先民间太多的古代,有些私盐贩子甚至可以积攒资本组建军队。 想到这里,沈清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浊气。 如果她猜得没错,她舅舅恐怕做的就是这门生意了。 果然,最挣钱的法子都写在了刑法里,大齐也不例外。 劝张重山回头是岸? 沈清并不觉得自己有这本事,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太多,再说了她舅舅比她的主意还正呢。 至于张重山万一被抓,会不会连累她们母女,这点沈清倒不担心。 张重山特地改了名字,回青州连父母的坟前都不去上香,就显然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了。 …… 张重山早起就一直待在书房里。 临近午饭时分,吴管家推开房门走进来。 “老爷,兄弟二人都安置好了,在乡下给了地契和田产。做好了万全的准备,不会有人找到他们。” 第(1/3)页